Responsive image

小樹則栽  

愛要直接告訴她
一個只想要被愛的孩子

愛要直接告訴她

小羽從小跟著爸爸過著躲債的日子,有時候一片吐司就是一餐、有時候只能想辦法在營養午餐時間多吃一點,因為何時會有下一餐?也不知道。下了課,小羽要小心翼翼地回家,並且立刻把門鎖好,不能發出一點聲音,因為隨時都會有人大聲敲門要債。輔導員聽著小羽說著從前的生活,她的臉越垂越低,眼眶泛著淚,身體一直在發抖。輔導員問:「以前的生活是不是讓妳很害怕?每天都睡不著覺?」小羽輕輕點點頭。輔導員問小羽,會生爸爸的氣嗎?她又輕輕地搖搖頭。



小羽的母親在她3歲時,因為爸爸沉迷賭博而離婚,雖然不捨;但因為沒有經濟基礎,只能忍痛離開這個孩子,但從未中斷跟小羽的聯繫,總是透過各種方式關心她的近況。直到小羽10歲那年,媽媽發現爸爸已經欠下鉅額債務,準備跑路,於是主動跟爸爸爭取小羽的監護權,終於告別躲債生活,她回到媽媽身邊。雖然很期待之後嶄新的生活,但母女多年沒有生活在一起,卻不知道該怎麼跟對方相處,加上媽媽不善於表達情感,除了叨念小羽生活細節之外,就像最熟悉的陌生人,甚至小羽也常覺得媽媽是不是嫌自己麻煩?
 
媽媽求助於社福單位,講出了她的難處,輔導員開始陪著媽媽練習關心小羽的話,多一些肯定,少一些責備,媽媽覺得講鼓勵的話實在彆扭,常說不出口。這時小羽逐漸進入青春期,有時講話不經過大腦,有意無意的頂撞,常讓媽媽感覺很受傷。在輔導員的協助下,發現了小羽的興趣,彼此討論後徵詢小羽的意見,小羽其實很害怕生活中任何的變動,因為童年的陰影,沒有心思學習,連晚上都睡不好覺,對自己毫無自信,而且學才藝要花很多錢,她很擔心增加媽媽的經濟壓力,所以一直拒絕媽媽的好意。但媽媽越談越生氣,想著好不容易存點錢,可以讓女兒學習有興趣的才藝,然而小羽卻不領情,還沒嘗試就放棄!媽媽因為從小沒有跟小羽生活在一起,擔心自己的行為會讓小羽不開心,所以很多事情都放在心裡揣測,事實上母女兩人都為對方著想,但都未把心裡真正的想法說出來。

在輔導員協助溝通下,分別了解母女兩人內心真實的想法後,再把她們約在一起,輔導員分享了她們為對方著想的心意及未說出口的話,小羽和媽媽很驚訝,因為她們都用自己理解的方式猜對方的想法,沒想到都猜錯了!於是小羽與媽媽,放下之前的不愉快,彼此泛著淚相視一笑。



母女兩人透過一次一次地練習和分享,慢慢學著表達心裡真實的想法,現在的小羽已經踏出勇氣的第一步,開始學習自己喜歡的畫畫,也學會跟媽媽分享自己的學習歷程,不再害怕跟媽媽分享自己的挫折和脆弱,而媽媽也會肯定小羽的進步,鼓勵小羽,並跟小羽分享自己的想法,母女兩人感情越來越好。
 
有些話,孩子以為不說,家長就能懂,有些事情,家長以為父母做了是為孩子著想,但未想過孩子想要的是什麼,一昧地付出不一定就是愛,親子關係尤其如此,有些話,想說,就要說,不要等待,不要遲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