Responsive image

小樹則栽  

安全感是被建立的
難以割捨的臍帶關係
愛要直接告訴她
「二十元」的小掃把
一個只想要被愛的孩子
只有自己角度的家長
成長要及時
陪他成長阿景
新生入學

安全感是被建立的

糖糖從約3歲懂事以來,常常目睹媽媽被酒醉的爸爸毆打,糖糖學會將很多事情放在心裡面不說出來。因為不知道說錯了哪句話,就可能會遭爸爸一頓毆打,而被爸爸毆打後的媽媽,也常常因為情緒不佳而將氣出在糖糖的身上。



例如:糖糖不小心弄倒了牛奶,就遭媽媽一頓罵:「牛奶都拿不好,你手是斷掉了嗎?……你再這樣,我就把你關在房間裡!」。因為這樣,糖糖每天的生活都非常緊繃,導致話經常講不好,事情也做不好。糖糖知道不管怎麼做都會被罵,無論怎麼做都得不到肯定與鼓勵。久而久之,糖糖便開始學會罵人和搗蛋,在學校經常拉女生頭髮、把同學的書包放在地上踩,不開心時就罵同學三字經。老師向家長反應糖糖的狀況,糖糖回到家裡免不了一頓挨罵責打,不論媽媽怎麼問,糖糖都不說原因;但是處罰後,糖糖的行為依舊沒有改變,讓媽媽覺得又煩燥、又困擾。

輔導員與糖糖接觸的過程,發現糖糖總是處在警惕的狀態,她時時觀察我的反應,無論我們說什麼,糖糖總是不安的眼光看著我,似乎想透過觀察來猜測我的反應,再來決定該如何回答問題。當我告訴糖糖,我的來意只是想關心她,無論她回答什麼都沒有關係,糖糖不太相信,多數時候選擇緘默不語或靜靜地搖著頭。我選擇尊重她。
 
經過很多次的互動,糖糖發現我總是溫和地接納並包容她,靜靜地陪著她。糖糖開始嘗試告訴我,她每天經歷的生活,從一句話到兩句話,從2分鐘到10分鍾,從糖糖的對話中,我開始拼湊糖糖會變成如此小心翼翼的原因,因為原生家庭沒有給予她安全感所造成的。



爸爸因為工作不順利,借酒澆愁,拿媽媽出氣,媽媽因為爸爸的情緒壓力而將情緒宣洩在糖糖身上,糖糖要經常面對爸爸或媽媽的情緒炸彈,就算做對了也不會得到認同和肯定,生活總處在驚恐的氛圍。沒有一刻感到放鬆和安心,當好的行為不能獲得肯定,漸漸地只好用不好的行為來吸引大人的目光。
 
當我向媽媽反應我的觀察時,媽媽這才驚覺到因為生活和情緒的壓力,她經常不自覺用恐嚇和威脅的方式對待糖糖,只希望糖糖的行為能在自己的掌控範圍,但卻未發現這樣的恐嚇和威脅,會讓糖糖更加不安,她會用更激烈的方式回應媽媽的威脅。我陪著爸爸討論工作的調整,減少經濟的壓力。陪著媽媽討論調整與糖糖相處的方式,在糖糖表現好的地方多給予肯定,減少威脅的方式,以鼓勵代替責備。
 
父母在孩子需要學習的生活常規,應該溫和而堅定地堅持,經常告訴糖糖─媽媽是愛糖糖的,要常常聽糖糖的想法。經過爸爸和媽媽的努力,糖糖的表情漸漸放鬆,露出了笑容,話也漸漸變多了,越來越敢表達。



每一個人都需要安全感,尤其是年紀越小的孩子,需要透過大人的關懷,來認識和理解這個世界。當生活穩定有安全感,孩子才能放心地探索世界;但當孩子所處的生活環境充滿威脅和恐嚇,沒有肯定和鼓勵時,孩子生活無所適從,只能用更激烈的方式,來吸引大人的注意和博取認同感,因此,提供孩子安全感並提供生活準則是極其重要的!